该方法是搜索范围最大的方法,前期获取煤和铁的不二之选,毕竟挖矿本身就是看运气,出门都能被钻石绊倒,我们也不能说什么。
02鱼骨挖矿法
相信“鱼骨挖矿法”各位都耳熟能详了,就算自己没有执行过,也会常看到介绍这种方法。除了叫做“鱼骨法”,还有“树枝挖矿法”,“树状挖矿法”等,都大同小异。
为什么该种方法是能被众多“洞穴人”追捧呢?——因为把时间都花在了挖矿的身上。若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挖矿法的利弊,有以下几点。
①“鱼骨”花费的时间巨大
“鱼骨”顾名思义就是把临时挖矿基地放置在鱼头的位置,并在相隔一定的格子数向内挖至20格左右的鱼刺,俯视全部挖掘后的样子就是一条鱼骨的样子。
但该方法的本质就是尽可能探索全部区域,属于“地毯式挖掘”,纯看人品,常常出现“你和它,就差面前这一块圆石”的现象。往往都是煤、铁塞满背包舍不得扔的情况。
②安全系数高
怪物的生成需要暗和空间,“鱼骨法”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,也是将时间回归到事件的本身上,除非玩家低头猛挖,也不勤放火把,导致三宝的生成,可以说正常操作下,几乎不会遇到怪。
③性价比高
第一点也提到,鱼骨会把尽可能多的区域探索到,就算钻石你“非黑”挖不到,但铁金红青金等其他矿石,你是一定少不了的,当你不把眼光放在钻石身上,你才明白“鱼骨”带来的回报是多么的划算,这些远不如钻石功效的资源却是支撑你走向半自动化的坚实后盾。
那么“鱼刺”的“最合理”间隔为多少最容易挖到更多的钻石呢?
在维基上,曾公布了一张“间隔效率图”(矿石与挖掉方块比),从图中可知道,在相隔6格左右,迎来了最高效率0.017,即挖掉1个方块有1.7%的几率发现1个钻石。
为什么常说的2格间隔,甚至3格都不是最高效率呢?
由于一个区块只会有1次钻石矿的生成,每次最多8个(GW还没没见过,最多6个),倘若是如下图的通道的样子,第一条“鱼刺”采集到了钻石,而第二条回采了本在第一条就已经发现的钻石矿石,这就出现了效率低的情况。我们的目的是挖掉最少的方块,发现更多的钻石矿,而不是在一片钻石矿相邻的方块继续挖。
当然挖矿还是全看运气,维基给出的结果也只是计算机的运算结果,是个平均效率,并不能代表少数“欧皇”的运气,一挖一颗,再挖再有。
03分层鱼骨法
该方法是在“鱼骨法”的基础上发展,后者是一个平面上的挖掘,而前者将其科学多层挖掘,如图中所示的剖面图。
黑色区域代表“鱼刺”需要挖掉的通道,而不同颜色区域代表着我们每一层探索到的区域,可以说只要鱼骨多,每一块方块我们都不会拉下,是探索这片区域任何一块方块,除了每一块都挖掉外,最佳方法,优缺点与“鱼骨法”大致一样,花费时间巨大。
04风车挖矿法
这个方法也与“鱼骨法”相似,但更像是其的升级版。首先选取临时挖矿基地的地点,并挖取4x4的正方形,在正方形的四个角各向前挖三,转右再挖三。挖好“第一层”之后,你会发现这个就像一个顺时针转动的风车一样。
第二步,将风车四个角,一路打通,然后就可以神奇地发现,从原来的4x4区域变成了13X13的区域,并且该区域的方块也都被搜过一遍。
接下来就是重复的一直前3右3,再打通,一直重复下去,一层套着一层,若比鱼骨好的地方话,应该是以中心为基础向外散开,而不像“鱼骨”的头尾相隔太远,导致存放补给不便。
这个“螺旋丸”式的挖矿方法待各位小伙伴实践一波好坏。
05泳姿挖矿法
上述挖矿方法都需要挖出一条2格高能通过人的通道,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效率,但使用该种方法,能使玩家在1格的空间内,不断向前挖掘。
首先挖取一个4-5格左右深的坑洞,然后倒下一定量的水,在水下保持疾行状态下不断向着一个方法的一格一直挖,其中不能挖多,不然角色站立起来,该方法充分运用了游戏中特性。
玩家只需要挖掘一格的空间即可探索5个方向的区域,但是弊端也有,发现需要挖掘的矿石后,需要远远的挖掘,并回填回去,不然会解除该状态,当然遇到砾石也需要特别小心,并迅速回填,不然想走也没得走了。
有利就有弊,以上就是常见的5种挖矿方法,相对于“泳姿挖矿法”和“风车挖矿法”,“鱼骨法”和“传统矿洞法”有着众多追捧者。当然,说到底,挖矿还是要看运气,运气太差什么办法也拯救不了,除非真的利用相隔2格的“鱼骨法”或“风车法”把整个区域的每一块方块都看一遍,在大量时间的铺垫下,必定出有自己想要的矿物。
各位小伙伴你们常用的挖矿法是哪种呢?
学会不要太膨胀,我是GW,给你们带来一个脑洞大开的游戏资讯。
来都来了,不如点赞收藏,关注走一波。
本来自公众号:游戏打卡 ID:youxidaka8更多关于游戏的资讯请关注我。小编不 易,请多多关照,如果喜欢的话,赶紧点个"在看" 分享给你的好朋友们吧,爱你么么哒 !
(图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来都来了 点个好看再走吧~~~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