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5bet网上投注

如今的番禺区和以前的番禺县有什么关系?

如今的番禺区和以前的番禺县有什么关系?

(清朝,番禺县除了广州城区部分为“捕属”,即为巡捕房管理的城市区域外,北、东、南的郊外,分属四个巡检司,包括北面的慕德里司,驻地在今白云区江高镇;东面的鹿步司,驻地在东圃;南面有两个司,分别是茭塘司,驻地在今番禺区新造镇;沙湾司,驻地在今番禺区市桥。)

2、民国:

【广州市域渐长,番禺县域渐消】

民国初年,广州市在今市中心范围建立。原在广州城内多年的南海县和番禺县就只能迁出,不然就会与广州市的管治存在冲突。

当时南海县和番禺县对被迫迁出广州有什么反应?我没掌握什么历史资料,无法揣测。但想必是心有不甘的。

尤其是番禺县。由于广州市在建市后,主力向陆地相连的东面(今天河黄埔一带)和北面(今白云区一带)扩展,直接向番禺县要“地盘”,所以在广州市建立初期,它扩展所受到的阻力,想必更多是来自番禺县的。

当时的番禺县和广州市,也没有互相隶属的关系,双方自然因为地盘问题而伤了不少和气。加上各乡村势力考虑到自身利益的损失,亦曾站在番禺县一边,也不听从广州市指挥,如广州市夺取河南(今海珠区)的过程,就相当反复和曲折。

抗战胜利后,广州市界向东扩展到车陂,紧贴着番禺县的东圃,公众号“广州旧闻”曾详细介绍过当年广州市和番禺县争夺东圃管治权的“新闻” 。

虽然民国动荡,又爆发抗日战争,但在民国期间,广州市一直是不断向东、向北扩大的趋势,相对应地,就是番禺县不断缩小。

不过此时的番禺县,仍维持三面包围广州城的格局。

位于白云区元下田村体育公园附近、白云山景区内的广州市界碑,也是当年广州市与番禺县的分界。

位于海珠区沥滘村、沥滘水道边的广州市界碑。但这一块的位置被人移动过。朝向不恰当了。

【县治进一步南迁】

【新造】时期:番禺县是在1933年正式从广州迁出,迁往新造的(但根据文史爱好者“秋阳挽余晖”提供的旧报纸截图,当时仍保留番禺学宫作为番禺县在广州的行署)。

至于为何选择迁移到新造,我在知乎和公众号“乡下台”上有详细介绍,这里不复制黏贴,可点此处文字看原文~ 但新造的县政府很短命,建好不够6年,在1938年就被日军炸没了。

在新造的番禺县政府,由@省城风物 提供原文献。

当年报纸刊登,番禺县迁往新造后,仍将番禺学宫作为行署使用。(文史爱好者“秋阳挽余晖”供图)

【市桥】时期:1945年抗战胜利后,番禺县没有回到新造,毕竟已经被炸到体无完肤了,伤心地。它进一步远离广州,将县治向南迁,迁往原番禺县沙湾司的驻地——市桥。

自此,市桥成为番禺县的中心,就算之后番禺撤县设市,撤市改区,划出南沙,市桥作为番禺中心区域的地位都没有变,并持续至今。

(需要说明的是,番禺县虽然迁出了广州,但没有迁出它一直以来的管治范围。新造也好,市桥也好,历史上一直属番禺县管辖。)

番禺县府迁移路线

3、新中国:

【从“三面围城”变“城南郊县”】

新中国成立之后,广州市向东扩展加快。深井、长洲及东圃一带已相继“入市”,第一代的黄埔区,也是那时设立的。当时黄埔区的范围,和后来的黄埔区有点儿不同。

2001年《白云区志》截图

不过最大的变动,发生在1958年:本来三面围城(广州)的番禺县,最终放弃珠江前航道以北的全部地方(即禺北、禺东,历史上的慕德里司、鹿步司的范围),答应将禺北、禺东划入广州市。

2001年《白云区志》截图

番禺县仅保留珠江后航道以南的原县域及小谷围,面积仅为原县域的三分之一。(但也比如今的番禺区大,当时割地后,番禺县的县域仍包括今南沙区的榄核、东涌及原灵山镇范围)

番禺县从“三面围城”,变成“城南郊县”,也是从此时(1958年划出禺北禺东全部)开始的。

1959年的《番禺县地形图》(新会网友“肥膑”提供)

此后,番禺县的县域变化,与广州市再无瓜葛。

当时属于佛山地区管辖的番禺县,先与顺德县合并为“番顺县”(县治在顺德大良),但半年后不欢而散,分开办公,并于一年后最终拆伙。

番顺县班子大合照。顺德区档案馆图片

1959年,番禺县从同属佛山地区的中山县手上,得到了潭州、大岗、黄阁、南沙、万顷沙等地。

番禺县的县域自此固定下来,直至2005年分设南沙区之前,番禺县(区)都行政区域都没有大变化。

1988年番禺县地图

反而因为填海围垦,令陆地面积不断增长。

九十年代由于填海围垦问题,与相邻的中山市发生了颇为激烈的矛盾,历时数年都未能摆平,最终是广东省一锤定音,给番禺市填海划出了“死线”。当然,这是题外话了。

【从县变市变区】

历史上,番禺县诞生于如今的广州市区内,其地名来源“番山”“禺山”,亦在今越秀区内。但由于民国广州建市并扩大,番禺县县域大缩水,并南迁县府。

不同于南海县迁出广州后就“一去无回头”,番禺县在1975年从佛山地区划出,改属广州市管辖,以另一种姿态“回归”历史潮流。

不过那时候的番禺县,在管治范围上,已经跟广州市区完全脱离了关系。而这些变化,都只是发生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之内。

之后番禺县的变化,大家都很熟悉了。

1992年,番禺县在历尽百年沧桑变迁后,终于正式成为历史,改为县级番禺市。

2000年,番禺市改为广州市番禺区。

2005年,从番禺区分出黄阁、南沙、横沥、万顷沙等地,设立广州市南沙区。

2012年12月,从番禺区分出榄核、东涌、大岗三镇,归南沙区管辖。番禺区退出沙湾水道以南的区域。

需要强调的是,番禺县县域空间虽然变化很大,县府亦南迁,但它并未离开历史上一直归它管辖的地盘。

番禺县的县政府机构、组织等的延续,亦未因为县府南迁而中断,亦没有因为战争而消失,反而一直从广州延续到市桥,亦顺利延续到解放后。

如今的番禺区,正是因为这一路以来的延续性,才顺理成章地继承着“番禺”地名,而不是改成另一个地名。

认识到这个历史演变过程,我们就很清楚知道:如今的番禺区,并不是凭空做出来的,也不是故意拿一个广州古老地名来往自己脸上贴金。

如今的番禺区,和过去的番禺县,在行政组织上一脉相承,才对应地有了地名上的继承和延续。如果让越秀区改名做“番禺区”,让番禺区改其它名字,才是名不正、言不顺,也显得粗暴。

不能因为番禺县府离开了广州(市中心),就连带否定番禺县,乃至番禺市、番禺区在地名继承上的正当性。

对于广州市来说,“番禺”和“南海”两个古老地名,都是广州的千年老字号。“南海”如今广州市管不着了,但起码“番禺”这个地名,随着番禺县1975年“入市”而失而复得。

南海区和番禺区仍有一小段边界相接,这是广州南站附近的海怡大桥。

所以让“番禺”这个古老地名,继续由番禺县演变而来的番禺区顺其自然地继承,已经很好。

最后回归问题:

如今的番禺区和过去的番禺县,在行政区域范围上来看当然是不一样,但从行政组织延续过程来看,番禺区和过去的番禺县,又是同一个行政单位。

相关内容

爱番禺但不熟悉番禺,号主番禺沙湾人,这是我的个人公众号,业余创作,分享我所认识的番禺与广州,如原创采访录音、照片、地图、骑车等。(我的weibo:@乡下台)

‖这里【不是番禺电台】【不是番禺电视台】。

‖这里【不是营销大号】【并非团队操作】。

‖“乡下台”只是【个人】【业余创作】。

‖号主是番禺沙湾人,在广州工作,并不从事电台广播行业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